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结果还真就闹起来了——怎么能不闹起来?年后瓦剌入贡,王振将回赐削减到往年的二成不到,按人头赏赐的银钱一律免去,两千多瓦剌使臣顿时就炸了锅,闹哄哄被人一路押送回了边境,紧跟着就是瓦剌入寇——怎么能不入寇?
不过,皇帝到底还不算是笨到家了,从他的反应来看,他应该是早料到了瓦剌会有反弹,也想好了应对措施。
他决定御驾亲征。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早!
第283章
对皇帝的奇思妙想,宫中人均已处于见怪不怪的态度了,也没什么好阻止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下,皇帝是否御驾亲征,那不是后宫中人可以插嘴的,阻止他的事情应该交给文臣们来做。后宫人若是随意开口,指不定还要被文官们诟病呢。
当然,道理是这个道理,可很多时候道理敌不过感情,仁孝、诚孝两位皇后,都离后宫不得干政很远,也是贤名远扬,谁让她们那个时代不一样,和丈夫、儿子的感情也不一样呢?现在太后和皇帝的关系都冷淡到这份上了,还怎么出声?至于太妃,说过一次就被打脸教训了一番,自然也是偃旗息鼓,不会有什么多余而且无用的劝说。
唯独比较担心的,便是皇后和宸妃了,两位女眷应该私下都劝说过皇帝,也都因此遭到冷遇,可能还被斥责过一番,无奈之下,只好联袂来请太后出面,打消皇帝荒唐的念头。
虽然太后、皇帝关系冷淡,皇后对此心知肚明,但该来的时候都有来,该表示的时候也从不曾怠慢,礼数上从无亏欠,因此,婆媳的关系还是比较缓和的,也不是那等无法打开心扉说话的僵冷关系。皇后这会儿心事重重,也是有些病急乱投医的意思,坐下来没一会,便抹起了眼泪。“怎么都劝不回来,好像是早就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出去亲征。”
万宸妃也在旁帮腔,“只说是历代皇帝都曾在沙场上经历过血火,他也不能例外……不论妾怎么拿澶渊之盟的事例来劝说,大哥都不肯听从。反而以为妾作不祥之语,反过来责骂了妾身。”
这个比喻的确不恰当,皇后听了,也沉下脸来,有些不高兴地瞥了万宸妃一眼,不过,她性格柔和,却也不曾出口责骂什么——这已经是很不快的表现了。
万宸妃望了皇后一眼,似乎便已经把她的想法给看了出来,便又进一步解释,“宋时辽发大兵攻宋,真宗皇帝临前线督战,士气激扬,故能保住北疆不坠,不必迁都。真宗后以此为得意事,大大褒奖了力主此事,挽回大宋半壁江山的寇准。可即使如此,数年后,王钦若相公不过是寥寥数语,说寇准这是: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此后寇准终身再未得重用,可见真宗对此语也是深以为然。试想以真宗力保北疆的功绩,事后再思及当时亲临澶州一事,亦是以孤注一掷视之。若是当时城破,又待如何?”
“本朝几位先皇,虽然都是战绩彪炳,但当时北虏力已弱,我朝势强,此出犹如是痛打落水狗。如今的瓦剌如同刚长成的狼崽子,这番含恨叩关,也可说是也先本人多年所欲。大哥自少长在宫中,从未上过战场,先帝昔年领军出兵以前,不知随着文皇帝南征北战去过了多少地方,饶是如此,天子亲自领兵,也没少吃劝谏。”万宸妃侃侃而谈,“凡出兵,须先预不胜,可御驾亲征,却是许胜不许败。古来未见有仗是只能胜不能败的,便是经年老将也未敢如此放言,又何况大哥即使英明神武,也从未真正上过战场呢?”
她引经据典,观点实际、道理清楚,一番话完全体现了她的见识水平——一样的话,钱皇后是绝对说不出来的。徐循不禁和太后对视了一眼,都是看出对方心里想法:当时两人都许万氏堪为皇后,其实这看法并没有错……钱氏都做了几年皇后了,和万氏比,水平依然有差距。
不过,皇帝却也是绝对不会听从万氏劝谏的,徐循问道,“皇帝听了你的说话以后,是否反而动怒,将你狠狠训斥了一番?”
钱皇后进宫不久,便是忍不住眼泪般哭了起来,万宸妃虽然也有委屈之色,但还保持了冷静的态度,诉说完此事,她试探般关注着太后和徐循的表情,听了徐循问话,仿佛是若有所悟,突然也有几分沮丧地吐了一口气,低声回道,“是,大哥很是生气,奴赔罪许久,方才让大哥息怒。”
钱皇后却未对万宸妃的受挫露出喜色,她也有一样的遭遇,“媳妇这儿也是一样,只是提了几句担心大哥的话语,便被大哥斥为妇道人家,没有见识。宫里周妹妹、刘妹妹,也都是如此。”
毕竟都是皇帝嫔妃,在这件事上的利益是一致的,全都不希望他出去冒险。只是由钱皇后、万宸妃作为代表过来说话而已,徐循看了太后一眼,见她犹未有说话的意思,便道,“看来,大郎已经是下定决心了。听说朝中也是反对声连连,但他都不加理会……即使我等说些什么,怕也难以动摇他的念头。”
万宸妃蹙眉道,“虽说如此,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等险却是不可以冒的。大哥只说我等精锐数十万,瓦剌能战之士不过五万,数倍于敌,必无不胜之理。可战事若是这么简单就好了,妾身家中也是有人上过阵的,从没听说能以人数判断胜负。若是如此,宋代国力数倍于辽,人口也是一样,又怎么会连国土都无法保住?此事无论如何也该阻止大哥,否则,胜固然还好说,若是大哥败了,只怕连国本都将动摇,今后对上瓦剌,我朝天兵将再无勇气。”
她虽然没有明说,但态度已经是很明显了——非常不看好皇帝的领军能力,觉得他出去后的胜算很低,泰半是要败的。更有甚者,已经是为皇帝落败以后国朝的命运担忧了。
毕竟是官宦女儿,从小饱读诗书,才二十岁上下,就已经能看得这么深远了。同样年纪的钱皇后便只能是哭着附和,徐循心里也是有些感慨:可惜了,皇帝长子,却偏偏是为人憨直的周妃所生……
周妃和皇后关系如何,只看她虽然生育了皇长子,今日都不带她来求太后,便是可见一斑了。说起来,宸妃也生的是皇次子,皇后都肯带她来,这就是个风头被盖过了都不计较的软和人,周妃能和她把关系处成这样,可见为人了。
她微微摇了摇头,也不说什么了——为太后说几句话,算是尽过情分,接下来该怎么应对,那是太后自己的事。
太后也不知是怎么想的,一直都是沉默不语,钱皇后和万宸妃都快没话说了,才道,“国朝祖训,后妃不得干预政事,你们怕是还不知道这话的份量。当年皇帝年幼,太皇太后与我也都没有临朝称制,自然是有原因的。领兵出阵这是大事,皇帝智慧,深如渊海,必定是早有盘算,即使一开始偶有小败,那么多名将扈从着呢,也有深悉军事的宦官跟随在侧,难道这些人个个都是废物不成?一旦不顺,皇帝自然会向他们咨询。虽说不算胜先算败,但也没有杞人忧天的道理。此一战,可能不能赢得多漂亮,但终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若是毫无胜算,就是杀了内阁也不会同意出兵的……尔等真以为这是王振的胡闹么?即使看似胡闹,背后也都是有道理在的,朝堂上的事,还是别管得太多了。”
前面的废话基本可以不必听了,重点是后头的信息:太后也不看好皇帝,认为开始必败,但看好战局终究不会太糜烂。毕竟瓦剌窜起不久,国朝这里却是精兵强将,而且还有很多专家参赞,皇帝失败一次后,锐气一挫,脑子也会清醒下来,到时候让专家出手,收拾瓦剌还是很简单的。
言教授要撞坏了 琢璞为玉 你的名字是爱情 宫媒 别人求生,我送外卖 复国 我有特殊的高冷技巧 先婚后爱,追妻三十六计 万界最强狂帝 无限召唤 穿越后我和傻王爷相敬如宾 蚀骨深爱,BOSS宠妻请节制 都市超级医仙 boss宠妻:家里有矿! 来自小舅舅的疼爱 八十年代重生手记 此妖归我 婚欲 边城·剑神 毒医特工:邪君狂后
林青禾穿进了小说里成为书中一个炮灰女配,小说背景架空了要吃没吃,要穿没穿的六零年代,虽然物资匮乏生活单调,但这并不是她所担忧的,因为她有一个不大的随身空间,里边塞满了物资,暂保衣食无忧。她担忧的是,要是她记得不错,她的三个便宜儿子未来会成为大反派,跟他们那个正直高冷的爹最终都落得一个不得善终的下场。林青禾看着眼下老...
关于逍遥山村悠闲乡村,鸟兽作伴。大青山下的瑰丽风光,大学生意外获得河神传承。捉鱼摸虾斗村霸,采药治病惩庸医,看乡村小伙如何智斗各方恶人!...
叶太纵横诸天,只有三条宗旨。1打的过就打。2打不过就跑。3跑不过就投降。在一个个位面中穿梭,霸凌忽悠诸天。...
谢虞欢这辈子做的最疯狂的一件事就是在自己还是皇贵妃时在亲妹妹的洞房夜里睡了新郎。新帝登基,怀中抱着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她将是朕唯一的子嗣。群臣惶恐,皇上,万万不可啊。而孩子的生母却无人知晓。后来,帝王身边多了一个女子,传闻那女子疯癫无常。她在声色犬马的乱世步步为营,从少年将军到两朝为后。她的一生,堪称传奇小剧场月黑风高夜,正是撩人时。某女伸着纤纤玉指轻轻划过某帝的前襟,媚眼如丝,吐气如兰,皇上,臣妾不比奏折好看?某帝正襟危坐,凤眸微眯,怀孕了也不老实?夫君~某帝抱住某女往龙榻走去,今晚你上,我下。如果您喜欢丞相大人不好撩,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一生守护。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强悍灵魂,是让人闻风丧胆的佣兵女魔头,是最年轻的指挥官,是神是魔,亦正亦邪。许是前世活得太肆意妄为,所以老天罚她穿到了花名在外的西华国六公主身上,为了一个男人远嫁东昌。大婚前清白被毁,大婚当日被夫君羞辱与画像拜堂,被嬷嬷逼着验身。面对欺负,邪魅一笑,利剑劈画像,掌掴严嬷嬷,不惧恶名。他是手段铁血,杀伐果决的战神皇叔,征战四方,威名赫赫,受世人敬仰。初见没想到东昌国的战神皇叔是这般仙姿绝色,早知我便嫁你了,本宫还未踏进这端王府的门,是否可以反悔?公主应唤我一声皇叔。若我不愿呢?世人嫌她,厌她,笑她,只有他对她宠爱有加,信任始终。他是她的光和救赎,也是她心中小心翼翼的挚爱。各国风起云涌,权谋算计,既然世人容不下她,她便颠覆了这天下。她率百万大军兵临城下,只为逼婚云薄瑾,你可愿娶我?天下纷乱复杂,因他,她改变了主意。陪他热血征战,拨乱反正,只为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如果您喜欢女帝逼婚敌国皇叔,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佛道之争,自古有之。 然佛门大兴,道门衰败。 一座破败道观,一位以振兴道门为己任的年轻道士。 无上天尊,这位居士可愿入我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