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他能承担得了得罪贵太妃的代价吗?本已有旧仇在前,若是此番再添新怨,只怕……
于大人从不曾讳言,他的确是很有进取心,没有进取心的人,本来也坐不到兵部尚书的位置,他现在正当盛年,若是能守住京师,正是大有作为的时候,若是在此时被投闲置散,甚至是被贵太妃打压得家破人亡,他又何能甘心?冒犯贵太妃,的确是有风险的。
——但,这些都不是他无法下决定的最终理由,对于大人来说,有些事情,确实是比自己的官路仕途、合家富贵还要更重要的。
是非黑白,终是不容混淆,他现在要决定的,终究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贵太妃和他的看法,到底哪个是对的?一个喊门的天子,还配被人迎回国中,为太上皇吗?
#
一如国朝众人所料,连九月中,也先所率领的数万大军兵分数路,主力前来攻取京城,另有几路,分攻居庸关、宣府、大同等防卫重镇,而在官方说法中已经去世的‘先皇’,当然也是如猪似狗一般被拉到了阵前叫门。兵部尚书于大人亲自在德胜门前按剑坐镇,并令人宣读太后懿旨,指其为奸佞仿冒,言明‘吾家无被俘的皇帝、领军喊门的天子,我儿深知廉耻,当日兵败早已自尽,眼下此人身为汉民,竟领蛮族南下,不忠不义不孝至极,必为仿冒奸细,此人辱我儿身后名誉,罪大恶极,杀之有赏’。
此人喊城时,城头军民皆笑,更有人投石射箭,欲杀此奸佞,终无一人欲开城门。
瓦剌遂引兵攻城,城下四日激战,军民一心,瓦剌损兵折将,竟一无所获,太师也先在攻城战中损失两名手足。居庸关亦是被围七天不下,瓦剌粮草辎重均难运往京城。
此次劳师远征,长达半年,瓦剌本已是强弩之末,众兵将思归心切,难成围城之势,兼且北京援兵正日夜兼程赶往北京,也先至此,心生怯意,终拔营退走,于廷益急命众兵运炮追击,将瓦剌逐出紫荆关,次日援军抵京。因土木之变而动荡不休的京城局势,终于是初步安定了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英宗喊门时候自信满满觉得一定能喊开,还许以富贵这也不是我黑他的,就是史实,只是不是喊北京而已
后来他复辟后当时喊门不开的几个守将全被贬谪问罪了。
本来还想写一下他怎么喊门的,后来觉得太糟心就不写了。
第294章太后
瓦剌退兵,京城初定,要做的事当然还有很多,比如派兵巩固、修筑被瓦剌攻破的城镇,组织流民就地安置——瓦剌入侵时正值夏秋,河北一年的庄稼算是废了,当然当地的住户得跑,多少人就这样一夜间成了赤贫,有地的还好些,今年逃荒,明年开春就回去了,若是城里住户,又没地的,真是落得个家破人亡,连一条活路都没了,不知有多少人在京城外卖儿鬻女,自己头上也插了草标,自卖自身,就是为了图一口饭吃。毕竟,瓦剌进来可不是玩儿的,一路上烧杀抢掠,凡是被打下来的城市,多有被烧成白地的,城里逃过来的难民,没有一家没死人。
河北一带距离京城这么近,若是闹起来,京城肯定受到影响,打完仗的事情才多呢,为了不让流民大量聚集在京城,京北各关口、县城都是收到命令,要做好安置灾民过冬的准备,此外还有点算战损、犒赏三军,重新布置京城防务,以及把因战死而大量空缺的官位重新分配的各种工作,这些事都是极为具体的事务,若是没人参赞,皇帝根本无法分辨内阁、六部的做法到底妥当不妥当,再加上司礼监也有大量经验丰富的内侍战死,徐循身为皇帝最信任的养母,三不五时就要被请到文华殿去,或者是皇帝私下来人相询,也根本无法落得清静,更别说宫里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她的处理了。
和一直折腾个不停的外廷比,内廷在战时动静很小,那是因为当时根本没人留心后院里的这些事,现在腾出手来了,也有许多后续事宜要处理,比如说郕王妃终于被封后了,先办了皇帝的登基大典,太子的册封典礼以后,又轮到了她的册封典礼——就这个钱还是从内藏库里挤出来的,去年的战事,直接把官库给挤干净了,现在就是杀了户部尚书都没有钱再办第三场国家大典。
也是因此,短期内就只有郕王妃封后这一桩大事,郕王的姬妾封妃什么的,全都得推后到明年的税收入库了以后再说,就连钱皇后等先帝妃嫔,现在也是只能屈居于西六宫一块特别圈出来的地方——没钱修宫殿啊,清宁宫是太后住着,不方便把这一批身份敏感的妃嫔迁进去一起住,徐循住的清安宫非常小,不够住,至于胡仙师以前住的长安宫,意义又太不吉利了,让她们住在那里,有点苛待嫂子的嫌疑,惹人议论。
当然了,和朝事相比,家事这块,只要不过分,大部分都是顺着皇帝的意思来办的。皇帝希望明年修葺一下南内的宫殿,将嫂子们搬过去住,然后让太后住仁寿宫,徐循住清宁宫,并为太后上尊号,钱皇后上徽号,也要尊徐循为皇太后,甚至连尊号、徽号都定好了,太后为上圣皇太后,钱皇后为庄肃皇后,至于徐循,按前朝惯例,就只得皇太后,并无尊号。
尊徐循,一方面是因为皇帝的孝心,一方面也是他巩固自身地位的需要,再说徐循现在事实就是东西六宫的话事人,在这件事上多加推诿,徒显矫情,徐循推辞了几次,见皇帝心意坚定,也就不再多说什么,至于外廷,更不会有人不长眼地在这时候出来反对了。归根到底,这种事还是看皇帝自己的心意,虽说皇帝的出身,隐约是有些问题,仿佛亲母并非贵太妃,但他自己都认贵太妃为母,上尊号、请入文华殿议事的,母子两人亲密得不行了,这时候谁来说声该立生母,不等于是自己作死吗?
眼下马上就要过年了,朝廷花钱的地方不少,再说事情的确也多,这上尊号的仪式,被排到年后举行,不过现在皇后和那些尚无名分的妃嫔们来清安宫的次数,可比去清宁宫侍疾要勤快了不少,口中也是一口一个改叫了‘太后娘娘’,至于正牌子太后,就被称为‘上圣娘娘’,至于司礼监等衙门,六局一司等女官部门,对清安宫的脸色,自然又不知要比从前更恭谨了多少。
人情冷暖,徐循早已习惯,对此不过是一笑置之,偶然得闲,也常去清宁宫走动,对太后也未曾就此轻慢什么,还是照样礼数周全。多少风雨都过来了,时至今日,哪可能因为头衔的变化,就大喜大悲的乱了方寸?
太后在年中的那场病以后,是越发小心养生了,当时的中风先兆,好容易才是养了回来,现在每日是食素为主,一天早起就要在宫里四处闲走,秋天时没事还逛到西苑里去——都是遵医嘱,到了隆冬,方才是改在自己宫里闲步,徐循陪着她也常去暖房里走走,无事又常嘱咐常德长公主进来陪着。总的说来,她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病情恢复得也很好,现在不必过问宫中大事,皇帝、皇后对清宁宫也恭敬,太妃又给面子,倒是比从前先皇在位时,要舒坦了不少。
不过,说到先皇,就是说到了内庭外朝都很关心,又还没解决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先皇的谥号。
先皇肯定是死了,这一点经过太后本人肯定,又由于大人在城楼上大声宣扬,已经成为官方说法,如果出尔反尔地又说先皇没死,把那个被骂成奸佞的人给接回来迎奉为太上皇,朝廷的脸面都要跌到茅坑里去了。但现在随着许多事实的逐渐揭露,大家又是渐渐地确认了那人就是先皇不假,直接宣布死亡,把他留在外面就不管了,好像也不是稳妥的作风——就为了此事,于大人还颇遭了许多人的责怪,反正局势紧急的时候没人计较,局势一旦稳定,就有人要翻旧帐了,认为他遵从太后的指令,是‘佞上’之举。
八十年代重生手记 言教授要撞坏了 婚欲 别人求生,我送外卖 来自小舅舅的疼爱 我有特殊的高冷技巧 宫媒 复国 无限召唤 琢璞为玉 都市超级医仙 蚀骨深爱,BOSS宠妻请节制 此妖归我 先婚后爱,追妻三十六计 毒医特工:邪君狂后 你的名字是爱情 穿越后我和傻王爷相敬如宾 boss宠妻:家里有矿! 万界最强狂帝 边城·剑神
林青禾穿进了小说里成为书中一个炮灰女配,小说背景架空了要吃没吃,要穿没穿的六零年代,虽然物资匮乏生活单调,但这并不是她所担忧的,因为她有一个不大的随身空间,里边塞满了物资,暂保衣食无忧。她担忧的是,要是她记得不错,她的三个便宜儿子未来会成为大反派,跟他们那个正直高冷的爹最终都落得一个不得善终的下场。林青禾看着眼下老...
关于逍遥山村悠闲乡村,鸟兽作伴。大青山下的瑰丽风光,大学生意外获得河神传承。捉鱼摸虾斗村霸,采药治病惩庸医,看乡村小伙如何智斗各方恶人!...
叶太纵横诸天,只有三条宗旨。1打的过就打。2打不过就跑。3跑不过就投降。在一个个位面中穿梭,霸凌忽悠诸天。...
谢虞欢这辈子做的最疯狂的一件事就是在自己还是皇贵妃时在亲妹妹的洞房夜里睡了新郎。新帝登基,怀中抱着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她将是朕唯一的子嗣。群臣惶恐,皇上,万万不可啊。而孩子的生母却无人知晓。后来,帝王身边多了一个女子,传闻那女子疯癫无常。她在声色犬马的乱世步步为营,从少年将军到两朝为后。她的一生,堪称传奇小剧场月黑风高夜,正是撩人时。某女伸着纤纤玉指轻轻划过某帝的前襟,媚眼如丝,吐气如兰,皇上,臣妾不比奏折好看?某帝正襟危坐,凤眸微眯,怀孕了也不老实?夫君~某帝抱住某女往龙榻走去,今晚你上,我下。如果您喜欢丞相大人不好撩,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一生守护。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强悍灵魂,是让人闻风丧胆的佣兵女魔头,是最年轻的指挥官,是神是魔,亦正亦邪。许是前世活得太肆意妄为,所以老天罚她穿到了花名在外的西华国六公主身上,为了一个男人远嫁东昌。大婚前清白被毁,大婚当日被夫君羞辱与画像拜堂,被嬷嬷逼着验身。面对欺负,邪魅一笑,利剑劈画像,掌掴严嬷嬷,不惧恶名。他是手段铁血,杀伐果决的战神皇叔,征战四方,威名赫赫,受世人敬仰。初见没想到东昌国的战神皇叔是这般仙姿绝色,早知我便嫁你了,本宫还未踏进这端王府的门,是否可以反悔?公主应唤我一声皇叔。若我不愿呢?世人嫌她,厌她,笑她,只有他对她宠爱有加,信任始终。他是她的光和救赎,也是她心中小心翼翼的挚爱。各国风起云涌,权谋算计,既然世人容不下她,她便颠覆了这天下。她率百万大军兵临城下,只为逼婚云薄瑾,你可愿娶我?天下纷乱复杂,因他,她改变了主意。陪他热血征战,拨乱反正,只为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如果您喜欢女帝逼婚敌国皇叔,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佛道之争,自古有之。 然佛门大兴,道门衰败。 一座破败道观,一位以振兴道门为己任的年轻道士。 无上天尊,这位居士可愿入我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