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高务实是个大忙人,显然不会去做毫无意义的事,比如今日的这场骑射比试。他安排这场骑射比试,比试本身并无太大的意义,顶多是陪孟古哲哲消遣一番,顺便让皇帝知道他并非贪恋权柄之人——您看我闲下来其实有很多乐趣的。
那么,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其实是要经由这次比试来挑选万历三式步枪与骑枪,而这件事如果有皇帝在场,效果则会更好。
万历二式步枪问世已经有好些年头了,这些年来其实也经历了一些小改款,甚至因为高务实对大明骑兵的改造而诞生了衍生款,即万历二式骑枪。
然而,这些小改款还真就只是名副其实的“小”改款,大多时候只是调整一下枪托样式,使其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之类的改动。多年来最大一次改进也不过是调整了瞄准系统,而对于枪械的主体构造,则可以说是十余年毫无变化。
你当然可以说这是当前科技的局限性,但高务实却更倾向于这是因为万历二式缺乏竞争者。没有竞争就难以进步,这个道理不仅是高务实,其实大家都懂,但当前的局面却偏偏就是万历二式真的没有竞争者。
从世界范围内来说,万历二式这款枪械相比当代其他枪械而言,技术跨度本身并不算大,因为早在1547年时,燧发枪就已经由法国枪炮工匠兼钟表匠马汉发明了。然而一项发明从问世到普及是需要时间的,欧洲军队批量装备燧发枪却要推迟到一个世纪之后,也就是大概在1650年先后。
万历二式显然打了个时间差,在高务实的推动之下,基本上使得大明军队比原历史上的欧洲军队提前七十年批量装备了燧发火枪——不过随着西班牙人从南疆进口火枪,这一技术领先未必能维持多久。
说到底,“燧发”这件事从原理上来说并不困难,其制造工艺也谈不上什么科技壁垒,欧洲的技术工匠们只要看到万历二式就能仿制。
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当初南疆方面绝大多数人都反对向西班牙人出口万历二式,但高务实依旧毫不犹豫的批准了——这玩意敝帚自珍没有意义,你不出口,无非是逼人家自己研究制造,何必呢?还不如多卖点钱,反正西班牙人深陷欧陆战事,不可能跑来和大明、和南疆交战。
至于说技术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这当然要麻烦一点,但影响也不会很大——前面不是说了吗,法国人几十年前就有这技术了。他们没有大批量装备,必然是他们有他们面临的问题,至于具体是什么问题,高务实现在可懒得琢磨。
当然,除了燧发之外,万历二式还有一些其他优点,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纸壳定装药。不过这和燧发一样,本质上只是理念先进,制造难度约等于无,属于看了就会的那种,同样没有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这才是高务实追求的。只有具备技术壁垒,才能在较长时间里确保领先,确保不会轻易被对手追平。
然而,在工业革命之前的这个时代搞技术壁垒却非常艰难,毕竟欧亚大陆的科技水平相差不大——欧洲不必说,西亚的奥斯曼帝国现在也还没有衰落,东亚则有大明,大家的军事科技虽然各有侧重,但整体来说还在同一档次,没有拉开代差。
所以,即便在万历二式刚刚批装的时候高务实就已经下令研发万历三式,但直到将近二十年后,京华兵工才拿出了新产品——这还是在高务实时不时亲自点拨的前提下才完成的,足见其中困难。
那么,万历三式为什么会难产二十年之久?答案是:这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线膛枪,并且为了解决线膛枪带来的问题而采用了新式弹丸。换句话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只是造一把枪而已。
在高务实这个穿越者看来,“膛线”无疑是枪管的灵魂。由于膛线可以给弹头赋予旋转的能力,所以在弹头射出有膛线的枪管之时,往往会因为弹头自转而获得更远的射程以及更高的精度。
这个原理其实就跟小孩子玩的陀螺一样,因为弹头旋转而大大提高了弹头射击之时的稳定性。
这也是现代军队除了一部分自带尾翼,或者没有必要采用线膛的弹药采用“滑膛”发射以外,剩下的基本都是以“线膛”为主的主要原因。
但这里却有个问题,在十七世纪(1601-1700年)的欧洲,当时明明已经有了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线膛枪”,也就是“来福枪”,可当时的欧洲军队却还是更喜欢没有膛线的“滑膛枪”,为什么呢?
要知道,从十七世纪中叶开始,就一直都被很多欧洲军队大规模装配的燧发枪,其中又可以细分为“燧发线膛枪”和“燧发滑膛枪”,但欧洲军队所装配的却绝大多数都属于没有膛线的“燧发滑膛枪”。
而且,这种情况更是一直持续到了1848年,也就是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在跨越了近两个世纪以后,没有膛线的“燧发滑膛枪”才被有膛线的“燧发线膛枪”逐渐取代。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是不是因为线膛枪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没有赶上欧洲军队更新武器的风口?
诚然,线膛枪出现的时间确实比“滑膛枪”要更晚一点,毕竟“线膛”也是基于“滑膛”的基础才衍生出来的。可问题是,早在公元1420年,也就是十五世纪初期,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纽伦堡的一个铁匠,就已经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把有膛线的线膛枪,只不过这个时期的“膛线”还是直的罢了。
因为这个铁匠当时所考虑的并不是提升弹丸出膛之时的稳定性,而是为了减小装填弹丸之时的“摩擦力”,从而达到对装填速度的提升。毕竟从枪械后面装填弹药的“后膛枪”在十八世纪才出现,在此之前都是从枪管前面装填弹药,还得用“送弹棍”把火药和弹丸压实,操作极为繁琐,整个流程折腾下来,一分钟能击发一次都已经算是高效了。
直到1476年,螺旋型的膛线才出现在了意大利的文献记载上。这也就意味着,从十五世纪末期开始,“膛线”提升射程和精度的特性就已经开始凸显。
然而刚才说了,欧洲普遍装配燧发枪的时间更是还得推迟到17世纪中叶,那么在15世纪末期到17世纪中期这将近两百年的时间里,难不成就没有军队使用过“线膛枪”吗?
那当然不可能,自然还是有的,丹麦军队就曾于十七世纪初期装配过“线膛枪”,可最终还是没有将“线膛枪”在战场上普及。
按常理来讲,线膛枪明明具备着射程远、精度高的优势,应该迅速红遍欧洲甚至全球才对呀,为何直到19世纪中叶才逐渐被欧洲军队接受并普及呢?
虽然相对于枪管结构更为简单的“滑膛枪”而言,线膛枪的精髓就在于枪管结构上,螺旋型的“膛线”也让其对制造工艺的要求更为苛刻,而且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人工成本都会提升不小。
那么最终所体现的,也就是“线膛枪”的造价相对“滑膛枪”要更为昂贵。
但这并不能真正说明问题的所在,因为纵观欧洲的战争发展史,欧洲的这些国家貌似就从来没有在意过一把武器的造价到底有多高。他们更在意的其实还是武器的性能,或者说是求精而不求多。
这就好比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风潮,欧洲人所追求的,真是那些所谓的骑士荣耀、骑士精神吗?
并不是,因为不管是骑士荣耀、还是骑士精神什么的,其实都是在骑士出现以后才衍生出来的产物。而“骑士”的诞生,则是一个实打实的战争产物。
为了追求所谓的“绝对碾压”,追求更高的防御以及更高的攻击力,欧洲中世纪的贵族这才大张旗鼓的推行了“附庸制度”以及“采邑制度”,不遗余力地打造出了一个个造价昂贵却真正武装到了牙齿的“重装骑士”。
再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由德国研发的“巴黎大炮”,体型硕大且造价极为昂贵,但这些终究都是其次,因为“巴黎大炮”以它那将近120公里的射程,完美的体现出来了德国人当时对“极致射程”的追求。而当时的普通火炮,射程能达到20公里都已经算得上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既然如此,“线膛枪”的造价劣势在它那远超滑膛枪的射程和精度面前,属实称不上是什么大问题了。至少在长期处于各种战争之中的欧洲,杀人的效率一定比武器价格更重要。
箱庭物语 创世印:欺天 快穿:疯批宿主开局就炸监狱 夫君独宠爱妾?我攻略婆婆来撑腰 惹上暴戾九千岁:主母被囚入怀 突然来到异界大陆 全民领主:开局招募变异魅魔 诸天最强影帝 孽子:喊你救驾你却打下半个天下 最强大帝:一人杀穿古之禁区 觅华 绷带精成精!路飞他们都惊讶了! 仙子请自重我不是随便人 被迫和继妹换亲,嫁给短命老公多胎了 快穿:黑化后,我玷污了仇人之子 综武:被杀死后,邀月跪求我原谅 苏小满的人生修炼手册 修仙:我能夺取气运 恃靓行凶 方少雄寻亲历险记
关于龙域人皇重生有两个含义。一为死而复生,着重生一为重获新生,求的是新。本书就是讲述一个重获新生的故事。逝者已矣,何必再纠结,只因着冥冥中的那根红线,走下去即是,无需回头。黄棣的故事,从掉进龙域的一刻开始出发...
人若能以有生之年撕裂平凡生命的羁绊,超越微末渺小的局限,打破天地宇宙的囚牢…一步步铺就通往永恒的大道,则为篡天夺命!篡天夺命而长生不死,而终极为王,而掌人魔神界,而霸控诸天,而屹立于主宰...
机械与蒸汽共处的世界,谁会是那个领头羊。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当超凡来袭,谁又能独善其身。当理智被疯狂吞没,你有事谁?我们是守护者,也是一群时刻对抗着危险和疯狂的可怜虫。天使收起翅膀,黑夜转化为死亡。谁又能在末日下泰然处之?主角穿越诡秘,开启一段不一样的成神之路。(欢迎加入书友群498715989)如果您喜欢诡秘从天使开始的超凡之路,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关于萌妻来袭转醒,视线渐渐清晰。头顶是华丽的吊灯,她直挺挺的躺在松软的床上,脑袋里一片浆糊,一夜好梦,竟不知身在何处?关键是,到底发生了什么?海小米敲敲锈掉的脑壳,记忆逐渐清明。昨天她刚回国,又逢好友苏娜失恋,两人喝酒来着,醉到了深处...
普通的都市打工仔意外得到一个神奇的珠子,用家里的拆迁款买了个海岛小牧场。改良果树,喂一些鸡鸭鹅,还能出去赶海不用每天上班打卡烦恼,也不用看老板上司的脸色,更多自由的可以随意安排的时间最重要的,一家人为美好生活而奋斗。ps纯种田文,乡土小说。如果您喜欢海岛小农场,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现代商场女时秀华,因生意失败,丈夫背叛,跳楼而亡,却不料穿越到一九七九年,变成了被读大学的丈夫抛弃,妈妈又是尼姑的时秀华,极其尴尬如果您喜欢出生在庵堂里的女人,别忘记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