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哀公之于季,则不如昭公也。昭公弗忍,以身殉之;哀公弗忍,以国殉之。志愈狂,祸愈昌矣。
季孙之于君,又不如赵鞅也。鞅下吴、楚以仅保晋,肥挑吴、齐以亟残鲁。保晋则犹有晋,残鲁则欲无鲁。保晋而小人誉,君子不能诘;残鲁则国人怨,邻国有词。鞅终得晋,而季终失鲁。虽均盗与,其成败也亦因之乎得失也。竞愈粗,情愈毒,志愈诡,迹愈廋,为谋愈下。
施及战国,田文、周最、韩朋、黄歇之徒,行贾诈于君,以内挑而外合,上害百而己利一,歆然以为奇秘之府。通人视之,虫豸之营也。宵虑之,旦趋之,芒芒然相驱以即于毙,不亦哀夫!
十四
入其国,毁其庙社,绝其世,不有其国,目之曰“灭”,均之乎有其国也。有其国,其世不绝,亦目之曰“灭”,均之乎绝其世也。楚人溃萧,萧地入宋,《书》曰:“楚子灭萧。”继此而萧遂绝矣。郑已得许,许复见《经》,书曰:“郑游速灭许。”许地已蕴于郑,楚复封之他壤,非故许矣。齐、郑入许,地蕴于郑,犹游速也。仅书“入”者,许叔之返,返其故许也。
宋公入曹,曹遂以亡,犹之萧也,仅书“入”者,曹因而亡,宋未疆曹也。故《春秋》之立义精矣。精斯严,严斯辨,辨斯恕。严以恕,仁义在己,而以诛天下于仁义,无有铢累不施权衡,道乃建于天下而无穷。
不得之仁,求之于义,义未戕者,犹冀其仁之动焉,不得于义,求之于仁,仁未椓者,犹留以待他日之为义者焉。宋不兼曹之地,郑庄不殄许之嗣。
恕以求之,圣人所以全天下于仁义也。至不仁者,义未戕而固非其义,势不便也,勿使托于义以免;至不义者,苟免于不仁而固非其仁,力不逮也,勿使托于仁以免。楚不得越千里而有萧,许胤在楚而郑不敢问,推其心而无可免,圣人所以正仁义于天下也。
全天下于仁义,而仁义不绝于天下;正仁义于天下,而天下不诡于仁义。虽已毁人之庙社,而仁义犹不绝者,性也。君子所谓性,善体天下而登之也。
犹未有其国,绝其世,而不可使诡于仁义者,下愚之固于为恶,力穷而心不衰。不可使诡也,命也。受命有贞淫,而下愚不移,圣人弗假之以贼道也。圣人兼君子之大,君子未至于圣人之精。《春秋》有君子之辞焉,有圣人之辞焉。故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十五
善利之间,舜、跖之差,舍心以言迹也不得。虽然,亦无难知者也。心之所系,迹不可掩。故王通曰:“心迹之判久矣。”君子谓其不知道也。鲁哀公入邾,以邾子益来,齐人取罐、阐;归益于邾,齐人归罐、阐。
以迹言之,两相释,两相改,善之徒也。乃即其迹而言之,两跖之相为往复,亦不待叩心而知矣。此眈眈于邾,彼逐逐于邑,虽欲谓非两跖之相劫也不能。
此失罐及阐,旋归益于邾;彼见益之归,遽归罐及阐。如筑气于革囊,一泄而枵然皆尽,即欲谓非两跖之相慑而相昵也,亦不能矣。何也?
跖之所为动者,利焉耳。鲁不道而入邾,齐无必讨之责,或以其琐琐姻亚而为之起与,既非义矣,其相报也,置邾而亟兼罐、阐,无以酬邾人之望而不恤。是则鲁得邾而齐得罐、阐,浸假不归邾子,而齐尤为之志满也。贸他人之国以偿利于己,琐琐之姻亚固非齐所急矣。
鲁之入邾,吴兵渐至,宁盟城下而不释,旦失罐、阐而夕归其君,知邾之新集,不如罐、阐之固有也。虽知得邾不如罐、阐,无宁少待以示不即劫于齐邪,而鲁抑又不能。非不能待也,以利行者,唾之不舍,挞之不置,覆得不利而疾熸,其心所素喻者既已专也。
故如手足之捍头目,无须臾之势矣。于是而齐遂以罐、阐归之齐,亦不能姑待也。
非不能待也,鲁返益于邾,齐以遂丧其所据,初不期鲁之释邾,以必求之于罐、阐,以名激,以实应,出于其所不虑,如吹狸耳而不能自保其所嗛也。
春秋诸侯之不以利为兵好者鲜矣。疾以利怒,疾以利惴,疾以利迁,未有若是之甚者也。
《春秋》所书者迹也。而仓遽卞躁堕谋丧志之情,并其隐而绘之。是以天下无不迹之心,无不心之迹。君子洗心以藏密,莫之藏也,而况于利人乎?
利人者,无不遽也,无不躁也,谋无可沉而志无可守者也。跖之为跖,此而已矣。故望而知其为舜之徒者,无他,得之也思,失之也思,拟之而以言,议之而以动,知其为善之致矣;望而知其为跖之徒者,无他,得之也惊,失之也惊,俄然而长,俄然而消,知其为利之迷矣。善利或隐于心,静躁必应于迹,岂难知哉!
十六
获者,不善之辞也。公羊氏云:“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斯其得于传者不妄也。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非惟仲尼之已也,尧、舜、文、武百王之道已也。道已而凤不至,图不出,麟见获,圣人无征以兴百王之道,圣人之所谓穷也。
《春秋》之作,本鲁史以明王道,必假乎鲁史者,鲁足征焉耳。明王道者必有征,行王道者必有征。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言承尧也。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言承太王、王季也。
圣人无所承,欲行帝王之道而无所绍。无所绍而始有为,有为而尚或不信从,始有忧。夫子承鲁史作《春秋》,所绍者已非尧之绪,太王、王季之基,则有为而有忧矣。有为有忧,圣人所不吝也。
有为,故退时人之所誉,进时人之所毁,予时人之所诎,夺时人之所信;有忧,故先事而惧,已事而思,因其畏心而加之戒,因其惭心而为之讳,王道乃明。
顾圣人之忧而有为也,必事之尚可忧而措之为也。五伯之事,鲁史之文,得圣人而为之,即事而疾变于王道。韩起观《春秋》而赞之,以其近乎王也。
近王,则变之也易矣。道托文以传,文不足以传道,不可以为圣人之征。文因事以著,事不能善其文,则圣人虽征之而不可以有为。是故哀公之中年,《春秋》之所可绝笔也久矣。鲁之会楚,史犹为之讳也,楚之先晋,史犹内晋而长之也,是天下犹有耻也。齐桓之兴,天下无特会,晋文之兴,天下无特伐,是天下犹有统也。
未有伯,天下之争折中于齐、鲁;既有伯,天下之争折中于伯,是天下犹有与也。臣逆而弑,贼不逸讨,国乱而大夫杀,犹假于法,是天下犹有名也。有耻则可劝,有统则可理,有与则可与,有名则可正。耻不竞,统不壹,与不亲,名不审,圣人之所忧,犹可为之忧也。
卫盗杀君兄,蔡盗杀君,陈盗杀执政,天下移于盗而无名矣。宋、郑相伐相取,俘杀无度,而邻国无与折中,天下散于战而无与矣。特相盟而背之无禁,特相伐而执私怨以为词。晋食北,楚食南,秦食西,吴、越猝胜以相食于江东,天下析为五,分而无统矣。
吴先晋,而鲁不为存其名;鲁会吴,而公不以为讳,天下甘于戴吴而无耻矣。天下师师不知其正,鲁史无藉以善其文。鲁史无善文,革之则疑,因之则妄,圣人无征以存其道。故夫子立乎获麟之年,溯已往之事,因旧文,立新法,谓夫哀、定而上之天下,道犹可行也;得哀、定以上之鲁史而征之,道犹可明也。
断之二百四十二年,励其不竞,收其不壹,洽其不亲,定其不审,封建之宇宙可维,百王之常道不远,圣人之道未穷,圣人不欲已也。事不足以善文,文不足以传道,忧之则已伤,为之则无所承,人理殚于下,天道迁于上,东孛出,麟见于西郊而被获,然后圣人信其已穷,而决谓百王道终于已矣。前乎百王之道穷,后乎中国之道不得而不息。故仲尼没,圣人不复作。天固不忧,而无欲为于中国之心。夫子之泣,岂徒然哉!
夫百王之道,中国之统,有三纪焉:人纪者,井田、封建之所准也;天纪者,凤、麟、河《图》之所诏也;地纪者,中国夷狄之所限也。获麟,天纪之衰也。更四百余年,而三代之天下亡,井田铲,封建灭,人纪乱矣。
更四百余年,而胡氐、羌狄、鲜卑十有六族,更王天下,地纪裂矣。故夫圣人道穷之叹,非独谓一圣人之道也。先之前古之法,后之万年之人,而无有不穷也。
道不穷,圣人不置,故前乎获麟,而圣人犹忧天下,犹欲有为焉。故《春秋》修,王道立,尽人以俟天。君子之学乎《春秋》,学是焉耳矣。
快穿年代女配 作为创世主的我 这真不是机械飞升 闪婚后千亿总裁偷听我心声 无敌五皇子 都快穿了,我手撕世界很正常吧 重生80年代,我的哑巴新娘最迷人 我是曹雪芹 锦衣卫通灵破案:开局获凌波微步 甚尔系男友 我给高祖当儿媳 顶流睁眼变炮灰,明星老婆掉马了 黑相术 顶级向导!哨兵们被迷得神魂颠倒 督主别杀了,夫人攒的功德全被你败光了 离相思 东北出马诡闻录 知否:我是皇太子 鸣人,我的家人都是英灵 魔法使苍崎青子事件簿
关于斗神之巅寻仙之路游戏第一人‘蛮神’林森被好友楚航设计,离开职业舞台,游戏角色被注销。两个月后,林森换了个职业,提着手中三尺利剑,重新踏上征途。请问蛮神,您这次复出的目标是什么?有记者问...
简介沈婧清穿书后,成了庆元侯府嫡出千金。谁知运气不好,还是书中的小炮灰,而那个借运的私生女顶替了她一切的,还被两个亲哥哥千娇万宠。沈婧清发誓,这一次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沈婧清吐槽不断,却没发现被偷家了。长着长着,发现一切的剧情都跟原来背离娘亲哥哥们,变成腹黑主母偷听心声杀疯了,我喝奶躺赢推荐地址...
如题正直的修士,不会夺取他人机缘功法,轻视钱财,改造灵地,养育道侣,建设成就道业。本书为轻小说风格,修仙类题材。若是,看多了杀伐果断的主人公,见多了仙神霸圣祖帝尊想试试不一样风格,这个故事,或许能提供一点新鲜感。如果您喜欢正士不夺缘法轻财造地育侣建成道,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被当做妹妹的替身嫁给他,因为误会,遭受无情对待,终于她提出了离婚,四年后携子归来,男人却莫名其妙的把她抵在墙角求复婚。如果您喜欢替嫁医妻亿万老公超给力,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从火影开始,蓝金鑫用魔封波穿梭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传说。只是万界的强者们不知道的是蓝金鑫穿梭一个又一个世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到回家的路!如果您喜欢从火影开始的魔封波,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关于医流至尊为报恩,他甘愿顶罪入狱,谁料出狱后,女友竟然跟富二代订婚了,他一怒之下...